|
杀疯了! 第4代帝豪内卷之王???在汽车市场一般来讲 要什么补什么 从博越开始,吉利旗下基本走量的车型,在升级换代时候基本都非常“功利”——就是缺什么补什么。从来不会和一些合资品牌那样,做什么消费者的引导者,都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升级。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种战略比较LOW,但是侃车君却觉得稳妥的市场布局不丢人。这次试驾第4代帝豪,最直观的体验就是,升级点不花哨,基本都是目标客户想要的。 作为入门级轿车,其目标人群基本是真正对汽车有刚需,而购买力有限的一批消费者。能让有限的消费力体验到更多产品输出,主要的升级点就集中在了配置上面。我试驾的这款帝豪属于顶配,上路之前,进入 另外比较明显的升级就是540度全景影像,由路虎最先开创的底盘影像后,很多车都搭载了这套540度全景影像,其中要数吉利最极端,几乎款款车都搭载了这套影像系统。透明底盘在保证道路通过性和低速预碰撞剐蹭风险防范上,实用性还是相当强的。 由于科技配置的丰富,让人过目难忘,反而在最基础的设计造型和三大件搭配上,第4代帝豪让人有了中规中矩的错觉。在设计上,备受好评的大嘴格栅前脸和低趴车身,算是找到了市场流量密码。内饰上进化最多的还是硬件的配置,全系配备12.3英寸高清数字仪表、10.25英寸悬浮式高清中控大屏算是目前中国汽车消费者的痛点所在了。 在三大件上,1.5L+CVT动力组合。实测感觉加速一般,虽然不拉胯但也没有太多的运动感受。但是在油耗上,是实打实的低,官方数据6.5L/100km,实测6.9L/100km,算是非常合理了。在三大件上最让我意外的底盘的调教了,第4代帝豪采用了前麦弗逊后H型拖曳臂式扭力梁悬架。官方给出的数据上下悬架行程分别为165mm/200mm,行程大,缓冲空间长,事实上在驾驶过程中,明显感觉到过坎比上一代舒服得多,受到颠簸冲击更小。舒服又省油,基本就是大多数汽车消费者需要的,真正在乎零点几秒起步探速的,也就是还在考驾照的网络键盘车神了。 性价比这块儿拿捏得死死的 其实在官方产品说明会上,吉利官方并不是很建议在传播过程可以提出售价的。这也可以理解,毕竟已经中国造车龙头企业之一的吉利,一向喜欢用配置和品控来做宣传方向,事实上第4代帝豪,也的确有这个实力。但是侃车君还是觉得有必要说一下。从初代到第四代,帝豪能够在市场乱杀,价格优势其实是绕不开的。 单从品控上来讲,第4代帝豪的确符合大多数国内汽车消费者的基本需求,那就是车皮实、配置多。但是符合这两样基本要求的竞品其实相当多。但是在做到这两样要求还能将价格控制在6-8万区间的,除了新帝豪,基本很难找到第二家。以我试驾的这款顶配旗舰型而言,后排智能监测、倒车雷达、倒车影像、自动头灯基本一应俱全。而一般这种配置齐全的友商竞品,售价都在10万以上。 配置和我一样的比我贵,和我一样贵的没我配置多。这就是帝豪在市场上乱杀的底气所在。 BMA架构的极致 已经全面平台化造车的吉利,凡车都平台。和CMA相比,BMA架构在市场的宣传力度方面相对弱了一些。但出品的车型却在销量方面却表现得非常抢眼,比如领克06,比如第4代帝豪。 BMA架构其实主要适用于A0级—A+级车型,其最大的优势所在就是在有限的车身尺寸下,保证车身安全前提下,充分扩大空间利用率。在轴距2700mm范围的车型内,BMA可以说把空间利用率做到了极致。在第4代帝豪车身,就能看出,不论是储物空间还是车内使用空间,都很充足。唯一限制乘坐感受的是后排腿部空间,其实这也是A级车的通病了。而且帝豪没有和其他友商那样牺牲座椅面板长度来体现后排空间,算是良心了。 可以说第4代帝豪,在BMA架构下算是极致之作了,保证品控基本盘车身安全的前提下,尽可能地加码。目前来看唯一还可以加码只剩L2级智能驾驶辅助了,可能很多朋友多觉得顶配落地不到10万的车,估计也没机会上马智能驾驶辅助。不过侃车君觉得凡事都有可能,按照吉利汽车这种内卷之王的操作习惯,说不准下一代帝豪直接上L3级的智能驾驶辅助也是说不定呢。 -END- -END- |